
基本信息
作者: [美] 珊-埃斯特尔·布朗
出版社: 研究出版社
原作名: Writing in Anthropology: A Brief Guide
译者: 杨秋月
出版年: 2024-9
页数: 304
定价: 7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牛津学科论文写作系列
内容简介
本书是牛津大学出版社从2015年开始,为大学各学科写作课程策划出版的一系列学科写作简明指南中的一本,该丛书作者都是各学科领域的教授或专家,他们在书中会向学生介绍其所在学科必须掌握的写作规范。牛津大学人类学专业排名长期位居世界前三。
展开剩余88%本书首先介绍人类学家的各种写作类型,以及人类学老师对学生写作的要求与期待;其次指导学生完成短篇习作(评论文章、阅读心得、书评和影评)、观察类习作、参与观察类习作、短篇民族志、基础田野笔记和反身性写作;接着,揭示了文献综述和研究性论文的写作技巧;最后介绍引用参考文献的方法,以及将原始资料整合进写作中的策略。
如果你是一个在读人类学本科生,本书可以帮助你了解人类学家如何思考,不同人类学分支领域中的研究与写作有何区别,如何用有效的方法来进行人类学写作,以及如何遭循人类学在引用和文风方面的规范。你是一名刚入学的研究生,特别是如果你在大学时期没有主修过人类学,你可能会发现本书对你也大有裨益,本书明确了人类学写作的要求,并提供了实用的策略来帮助你达到甚至超越这些要求。
作者与译者简介
[美]珊-埃斯特尔·布朗(Shan-Estelle Browm),罗林斯学院人类学助理教授兼全球健康项目主任,美国人类学协会执行委员会成员。此前,她是耶鲁大学医学院艾滋病项目的博士后研究员。她是一位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的医学人类学家,接受过质性研究和写作教学方面的培训。她著有《人类学写作指南》(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等。
杨秋月,南京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博士,现为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人类学等。接受过系统的人类学训练,具备扎实的社会调查基础,写作功底扎实。曾参与翻译了《人类学》(第13版)(中信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和写作
以复数而非单数思考人类学
人类学写作的出现
人类学写作的类型
人类学写作的要求
批判性距离
介 入
反身性
文化相对论
情境 / 历史
描 述
第二章 撰写评论文章、心得报告和书评、影评
评论文章
拟定“材料单”
组织草稿时要具有读者意识
在写作中要遵循比较 / 对比的逻辑
以探讨意义来结尾
心得报告
思考文章带给你的心得感悟
有重点地展开你的心得报告
以分析来架构你的心得报告
将个人感悟与分析相结合
书评、影评
撰写生动的引言
评估作品
民族志影片的评论
第三章 田野调查类作业指南
了解任务
处理资料
进入田野
收集资料并做详细的笔记
实施访谈
访谈前——制定访谈指南
访谈中——让受访者说
访谈后——分析你的笔记
反身性思考
民族志写作
散文格式
IMRD 格式
第四章 撰写文献综述
寻找可行的主题
查找文献
寻找关系和模式
为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文章设定入选标准
查看文章的各部分
了解文章的主旨
提出关键问题
首先确定标题中的关键词
回顾摘要部分
检视文章的结构
确认研究目的
提出基本问题
形成你的论点
确立综述的结构
引言部分
组织正文的三种方式
结论部分
第五章 研究性论文写作
批判性研究论文
拟定初步的论题
撰写有力度的引言
撰写正文
以有力的结论收尾
IMRD 报告
方法部分的写作要领
结果部分的写作要领
展示数据:图表、线图还是地图?
讨论部分的写作要领
引言部分的写作要领
摘要部分的写作要领
第六章 完善文风
种族、族群性与特殊群体的表述
数字的表述
时间的表述
性别的表述
“I”(我)的使用
表述应简明扼要
主动语态、被动语态的用法
动词的使用
信息类动词
关系类动词
解释类动词
学术英语中的动词时态
过渡词的用法
让行文更顺畅
平行结构
Not Only…But Also(不仅……而且……)
重复从句(同位语从句)
排比词语的平行表述方法
句子和段落的长度
行话的使用
容易用错的词语
Obvious(明显的),Normal/Norm(常规的 / 规范),
Traditional(传统的)
Primitive(原始的)
模糊词
常被误用的同音字词
词库是一把“双刃剑”
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 注明引文来源
捏造与剽窃
概括、转述和直接引用文献
概 括
转 述
直接引用
AAA/ 芝加哥风格的引文格式
带括号的文中夹注
特殊情况
参考文献列表
致 谢
附 录
注 释
参考文献
索 引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质性研究研修班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汇聚口述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口述史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展开深入探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流碰撞,研修班为口述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促进了口述史在不同领域的拓展应用、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展现了口述史在新时代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一期(2024年7月26-28日;线下)、第二期(2024年8月16-18日;线下)、第三期(2024年12月7-16日;线上)、第四期(2025年3月7-9日;线上)、第五期(2025年7月25-27日;线上线下同步)开班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学员当中反响也相当不错。在各咨询群中,很多朋友希望能够有机会参加后续培训,经初步考虑,拟于2025年12月下旬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六期(线上)。
中国人民大学质性研究研修班致力于打造一个跨学科交流与深度对话的学术平台配资网站哪个证券公司开户好,探索质性研究在多元学科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通过跨学科的视角碰撞与方法互鉴,研修班旨在推动不同领域质性研究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无论您是高校教师、科研人员,还是对质性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实务工作者,都能在这里感受多元学科视角下质性研究的丰富内涵,把握学科前沿动态,提升研究能力与学术视野。 中国人民大学质性研究研修班第一期(2025年7月11-13日;线上线下同步)开班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学员当中反响也相当不错。在各咨询群中,很多朋友希望能够有机会参加后续培训,经初步考虑,拟于2026年1月上旬举办中国人民大学质性研究研修班第二期(线上)。
发布于:浙江省加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